线束工程师,是个统称,通常我们指的是系统工程师,产品工程师,三维布线工程师,不管是在主机厂还是在线束厂。当然,如果继续细化还有零部件工程师,测试工程师等等。但是通常一说到前三个,我们心里都会暗暗自豪的给自己的头衔上加个设计:我们是线束设计工程师! 没错吧,我们通常都会这么认为,我们是搞设计的。 可是,静下来,我们仔细想想,我们设计的是什么呢?废话,当然是线束啦!---会有人这么反驳。 可是线束的什么是我们设计的呢? 连接器、端子还是导线?卡钉、支架还是覆盖物?似乎都不是。我们真的是在做设计吗? 当然,从广义上,以从众从俗的角度来说,我们是这么说。可是从狭义上来说,我们并非在做设计,我们是把这一堆杂乱无章的零部件,用一定的规律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系统,这个系统,我们称之为线束,那么我们做的是什么呢? 严格来说,我们是在做“拼装”---我们在做应用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将此应用称之为“设计”,因为我们很多的行业都是在用应用的方式做着“设计”,包括很多看起来很高大上的行业或者企业。这是现状,值得思考。 那现在我们就来说说,我们的设计到底是什么。 线束设计,说到底,包括两块:系统工程师干的活,和三维布线工程师干的活。 有人说,哎,不对啊,我们还有产品工程师啊。不好意思,我们产品工程师的工作,还真的不能称之为设计,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产品工程师的工作,虽然很辛苦,其实是在“抄图”,一方面抄三维,形成线束框架、尺寸图,然后再抄原理图,行成回路表。在此,笔者申明一下,绝无歧视产品工程师的意思,革命工作,没有高低贵贱,只有分工不同哈。但确实这部分的工作,“含金量”较低,细心细心再细心,吃苦受累不讨好。 再来说说系统工程师干的活,说到底,核心主要是这么几块:线束分区(分段),负载、保险丝、导线的匹配,接地系统(哪些可以放在一起,哪些不可以。可以放在一起的,哪些可以使用并压,哪些可以使用接线)。尤其是电源分配的这一块,搞得不好,结果就是烧线,而在车子上,烧线是等同于烧车的,马虎不得,在DFMEA中,这样的失效模式,是要打10分的。 三维布线工程师呢,把线束数模建立起来,整天的跟各个部门角力,面红耳赤,寸土必争,很多时候要挖空心思,在这做一个固定点,在那生一个支架,这部分确实是在设计,需要考虑的点太多,说到底,其中一个大原则就是保持距离,不要干涉了。因为干涉了,可能也会导致一个后果---烧线,烧车。 这两个工程师,不好干啊,车主的生命安全,很大一部分,在于你们。你们看着做着线束高大上的“设计”工作,但是请务必练好功夫,不要无所谓拿人命儿戏,不要“图财害命”。 从这个角度来说,产品工程师是苦逼了点,但是烧车了,很多时候,跟他还真的关系不是很大(写到这里,我似乎听到了产品工程师松了口气)。 为什么我们要来讨论,我们的工作本质是什么呢?因为这涉及到下面我们要讨论的一个概念:DV和PV。 所谓DV,大家都知道是 Design Validation/Verification,设计验证,那么它和所谓的PV,Product Validation/Verification, 有何区别呢?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是针对设计的,一个针对产品的。 那么,我们现在来检视一下,我们国标中线束的那些测试,高低温,热冲击,盐雾,振动,阻燃、密封等等,甚至当前比较热门的一些企业标准,或者国际标准,诸如气味、禁用物质,等等,我们静下心来想想,这些测试是针对产品的还是针对线束的呢? 你答对了,是产品,这些测试跟我们所谓的“设计”几乎没有关系,都是在规范我们线束上用的那些零部件的特性的。偏激一点来说,如果我们用的是合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合格零部件,而且我们线束厂的工艺过程也是合格的话,这些测试是可以不必做的(当然,实际操作中,我们还是得做,否则我们的主机厂是不会放过你的,呵呵)。而我们很多的自主品牌,都是做到这里,后面加个整车耐久性的路试,就完了。 但是,我们把这些所有的测试都做了之后,突然发现,我们似乎,没有针对设计的测试! 说好的DV呢,哪里去了? 如果没有,那岂不是,我们的设计在裸奔?! 如果我们的设计都没经过验证、测试,就装到车上了,那这车子能安全吗?我们不希望烧车,可是,这样都不烧车,天理何在?! 细思极恐。 免责声明:本网站的部分内容,来源于其他网站的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 |